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东博会期间举办的81场论坛、会议和经贸投资促进活动引来各国政要、企业踊跃参与,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方兴未艾。
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为主题,18日开幕,会期4天。旨在推动共商共建,促进共赢共享,为中国-东盟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资料显示,在全球经贸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双方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制定完成。按照计划,目前,中方与东盟国家正携手努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向2020年双边贸易达到1万亿美元、累计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来自泰国曼谷的黄梅是海星皮革有限公司经理,她连续参加了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民众购买力非常强。我看好中国市场。”她说,每次参加博览会都会有不小收获,公司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目前正与中国代理商洽谈中国市场的代理事宜。
今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本届博览会双方设计的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海上紧急救助热线、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40多个项目,正在有序落实。双方务实合作覆盖农业、交通、人文等20多个领域,正向金融、高新技术、绿色产业、海洋等新兴领域拓展。
东博会期间公布的一组数字引起记者关注:
首先,今年1~7月,中国在东盟国家新签合同额202.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7.6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项目的开工运营,中国与东盟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的相关工业园区、港口码头、道路桥梁、能源开发等项目越来越多。
其次,中国企业在电力、路桥、电信、铁路、机场建设等项目工程承包方面具有成本、技术优势,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卫星通讯、民用核电三项技术已受到东盟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间合作意向明朗,一些项目已由企业主导进入商业运作模式,部分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
再次,2014年以来,北部湾开通了首条直航东盟的“中国钦州港—韩国—印尼—泰国—越南”外贸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规划中的经越南通往东盟国家的12个国际公路通道已建成10个。而来自承包商会的统计显示进一步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已在东盟成员国内参与340个项目的投议标工作,涉及金额600多亿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开发建设热情高涨,相对于整体低迷下滑的世界经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机无限。
基于这些因素,本届东博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东盟合作范畴,关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机的各路人马、资本纷纷来“赶场”。国际产能合作促经贸共融成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一大亮点。
前来参会的泰国副总理塔纳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说,多年来,东盟和中国的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发展,东盟和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双边贸易。在今年年末达到5000亿美元,在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东盟和中国,高速铁路系统也将成为本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要连接。泰国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太平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松声则告诉记者,新加坡将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并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落到实处,从而惠及沿线多个国家。
中国承包商会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已在高铁、公路、信息通讯、港口建设等领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他强调,在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背景下,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将更多的以跨境投资等方式展开。
又讯19日,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办、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代表共同签署了《广西北部湾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投资贷基金在广西组建取得新进展。
据悉,此次将组建的广西北部湾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募集总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将主要通过政府、区内国有企业、区外社会资本、商业银行等募集资金,并引入具有国际投行专业经验的建银国际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运作和管理。基金主要投向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建设和跨境投资企业的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