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查看详情

少、中、青积极参与国学汉服在川受热捧

时间:2019-03-29 14:35:04来源: 东盟华商在线

入门礼-正衣冠(张焱摄)
    本网3月29日讯(张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最近,每逢周末,在中国千年古镇文君故里成都平乐古镇一隅,一个名为“邛州园”的古村落内的“耕雨书馆”,总飘出一阵阵朗朗上口的读书声,所诵读之内容,均为中华国学经典之《论语》、《弟子规》、《千字文》或《三字经》等篇目所载。参与该“耕雨书馆”经典国学汉服文化研学者,除有四五岁幼童、十多岁的学生外,不少身着中国古代汉服的中年男女亦乐在其中。记者进一步探访发现,国学汉服在四川各地呈热捧之势。



求学影壁——响鞭开路(张焱摄)
 
 
国学仪式——拜师礼(张焱摄)
    国学汉服研学,别样文化熏陶
    “国学汉服研学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作为成都市唯一文化旅游体育投资运营平台,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近年在文、旅、商、融领域发力,其控股子公司邛州公司去年以来以文君故里平乐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蘊为载体,着力推进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耕雨书馆”经典国学汉服文化实景研学基地应运而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社会的反响极佳,研学名额供不应求,该研学以国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础,开设研学体验课程包含:国学礼仪、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古文拓印、竹简书法、传统射艺、开科取士、金榜题名、古伞绘制等。
    研学课程的设置十分精细和有趣,让参与者在乐中学,学中达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升华。学生在入学馆前,由古装带刀捕卫响鞭开路,经过一段幽静的求学影壁到达书馆大门,在书馆外行入门礼——正衣冠,进得书馆后,在一片竹林前集合,行入馆第一课——虚心竹,而后入馆落座,行拜师礼,而先生则向学生授开笔礼,无论是先生还是学生,均着中国传统汉服,课桌亦还原古代书桌,桌上置笔架、笔、墨、纸、砚等。上半场为文课,古装先生授经典国学及棋、琴、书、画,下半场则为武场,射箭、武术、骑艺等均有涉及。
    参与者陆阳(音)表示,邛州园这个国学汉服研学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国学经典文化和精髓,在学习国学经典文章的同时,还传达了礼仪、仁义、道德等国学文化元素,教大家为人处世之道,学会做事、做人。“在快餐文化、外来文化侵蚀的今天,国学汉服研学的开展意义非凡,这或许正是它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接受、参与的原因。”陆还表示,下一步他还会动员身边的同学都来参加,“确实受益匪浅!”
 
武术课-射艺(张焱摄)
    多地行助推举措,国学汉服在川受热捧
    在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叫临邛的地名颇为引为注目,作为这条古代贸易路线的一个节点,邛崃也因此而名扬海内外,平乐古镇作为丝路首镇、文君故里,凤求凰的典故就发生于此,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汉学汉服在此广受欢迎,在平乐古镇的街巷,以及享有“丝路首镇·户外天堂”美誉的川西竹海景区内,时有身着汉服者流连。
    2019年春天,平乐古镇川西竹海、邛州园和凤求凰灯展,三大景点联手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性活动,在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的同时,较好地刺激了当地旅游市场,以川西竹海景区为例,游客人数从常规的1000余人左右直接飚升至4000左右。身着汉服的游客对于景区来讲,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景观,使其助推了景区客流的增加。而在不少成都市民的朋友圈,春季的成都繁花似锦,宛若人间天堂,穿着汉服赏花的图片几乎每天刷屏。
    四川苍山牧云文学艺术院长期从事国学研究推广的知名文化专家潘成稷表示,目前,多读国学经典已为社会共识,凡是国学经典研学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参与兴趣都极高,很多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固定的国学课,国学课除了诵读国学经典,有的还要求要身着汉服,因而四川的很多地方,比如宽窄巷子、锦里及平乐古镇、黄龙溪、李庄、峨嵋山、乐山、上里等,着汉服的游客日渐趋多,其落落大方、风度翩翩的外在风貌让人印象深刻,在社交媒体上呈一边倒的赞誉。(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