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棟星
以菲華商聯總會( 商總)為首的“ 華社抗疫委員會( 抗疫委) 在去年十月即進行採購中國科興疫苗的計劃, 經過半年的奔波努力, 現在比較確定的是50 萬擠疫苗有望六月抵菲. 抗疫委原本預期四月能開始為廣大在菲華人接種, 現在又要等待兩個月, 許多急切希望能接種的華人望穿秋水, 終于有望可以接種,自然喜形於色.遺憾的是,許多華人在三月下旬興起的第二波疫情等不到疫苗到來就因感染病毒離世,生命無價, 情何以堪, 令人痛惜!
疫苗之所以珊珊來遲, 有菲律賓官方的繁文縟節, 也有官員從中阻礙不愿華人能比菲人優先接種, 引發菲律賓百姓的“非議”, 影響其仕途,或其他種種原因. 雖然林育慶理事長和抗疫委領導廢寝忘食, 為華社利益和華人生命得到保障,傾盡心力和付出辛勤的勞動, 但形勢比人強,還是無可奈何!
抗疫委採購疫苗數度受阻,這其中暴露深刻的“民族情結”(國家民族利益當前, 憑什麼華人優先接種?)
華人雖然融入菲律賓社會多年,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並不能與菲律賓同胞“水乳交融”,在精神文化價值觀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旦面臨國家民族利益抉擇, 華人始終是二等公民, 即使你多麼成功有地位, 政商關係再好也一樣.
菲律賓人不善經商, 致富途徑是取得一官半職, 籍政治權利謀取商業利益, 其政治結構是“ 精英家族” 模式, 過去政治權力幾乎是菲律賓人的“ 專利”, 直至近代才有華裔精英進入政壇打破這種局面. 由于血統和膚色的原因, 這些華商政治精英每逢大選“反中議題” 佔主流, 為了表現比人更愛菲律賓,比當地政客在“中國議题”上更激進,以圖擺脫先天的困局, 結果落得“兩面不是人”的窘境.
生為華人, 對“ 祖籍國”和“居留國”在“國家效忠”立場上有言以難喻的“痛楚”,當政治風暴來襲,尤其脆弱.
“認同”是指一種心理上的同化(assimilation)或內化(internalization)。“國家認同”是指較大族群對某國認同的歸屬感,他們在異域生活又不能捨棄祖籍國的聯繫和文化的根源,取捨之間造成矛盾。東南亞國家華人普遍有“認同”和“國家效忠”的困境, 在政治風暴來襲時往往成為“民粹”主義者攻擊和指責的對象, 指華人在他們生活的地方賺錢發家致富,但對該地沒有歸屬感,反而是對祖籍國傾注更多的感情,作更多的回饋和貢獻,因此往往成為“排華”的藉口.
東南亞國家在獨立初期,“民粹”盛行, 菲律賓也不例外,1947年獨立至60年代民族主義高漲,“菲人第一”響徹雲霄,排華法案(140多條)層出不窮, 政府對華僑恫嚇,極力削弱華僑與祖籍國的聯繫.華僑苦不堪言.
1950年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機密報告視華僑華人為潛在的顛覆力量, 對追隨華府的馬尼拉政府產生重要的影響.事隔多年, 華府為削弱被視為“最大競争對手”的中國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力量,是否仍在密切監督華社或密謀什麼對在菲華僑華人不利的計劃,華社不能掉以輕心.
近年“民粹”主義再度興起,“國家和民族利益” 成為至高無上的信仰, 許多政客以此武装自己,攻擊對手毫不手軟.從前一陣子的“網上賭博”到不斷升溫的南海主權争端議題,都將中國和華人抹黑,讓華人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中.
菲律賓政治高層和上層世家始終對華人有顧慮,特別在中国强盛的今天,擔憂經濟上佔主導地位的華社精英會奪取或削弱他們在政治上的“ 專利權”, 因此當中菲两國發生領土主權激烈爭端或爆發衝突,“華人的“ 國家效忠” 將再次被拷打. 這是先天的缺陷, 既便華人的第二三代自認比菲律賓人更愛菲律賓, 在領土主權爭端也站在菲律賓的立場,他們也不這樣認為.因此, 當暴亂驟起, 如貧民和暴民洗劫具有象徵意義的華人區,有關方面如當地的警力是不會落力保護華人的(有的甚至鼓勵助長並參予這種行為),這點在東南亞國家許多地方已有證明.在拙文<三大危機逼近眉睫, 華社準備好了嗎?>, 筆者列舉了三種情形:
1.若菲律賓不幸被捲入中美在南海的戰争, 菲律賓華僑華人將首當其衝. 菲律賓人會将怒火發洩在華人身上.
2. 若副总統上台或“ 民主精英” 陣营奪得2022年大選大權,依其派系利益勢必大幅調整中菲關係, 中菲關係一旦倒退勢必影響到在菲華僑華人.
3. 疫情失控, 饑民闖入有象徵意義的華人區洗劫(或受人煽動或有關方面幕後策劃), 若不能及時有效控制將造成不良後果, 饑寒交逼的菲律賓貧民( 或暴民)將群起效尤, 全菲將引爆反華和排華浪潮.
與東南亞国家相比,菲律賓貧富分化突出,大疫情導致經濟大滑坡, 政府無能力扶助窮人,部份華人富人無德,漠視勞動階層食不果腹, 不能與他們同舟共濟.低下層菲人積怨已深, 社會總有一天要為這種貧富懸殊付出沉重代價.被視為“ 富有”的華人將成為目標. 蓝慕士政權時代綁架華人浪潮記憶猶新,很多下層百姓獲得綁匪的“義金”,不但不以綁架為罪惡,而且支持綁匪行動,指責華人“活該”,更令人恐慌的是很多軍警參予做案, 當年若非華社團結一起抗爭, 後果不堪設想.
大選競逐即將展開, 這是一場世紀的“殊死戰”,是“民粹”主義與“民主精英”陣营的對決, 由于杜特爾特顛覆了傳統政治許多機制,“獨立外交政策”被指倒向中國,族群撕裂尤為激烈.這次大選決定菲律賓未來政治發展的方向,選舉結果關係着菲律實未來的命運,華人被劃為與“親中”的老杜政權同在一條船上,因此也激盪起伏,無比風險.
讓人更加擔心的是親美反華勢力,主流媒體在選前的各種造勢與与煽風點火。一旦失控,加上民生的不穩定因素,也許對少數族群的華社來說將是一種最嚴峻的挑戰!華社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未雨綢繆, 制定應變措施, 古人說“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意指處於平安的環境要想到危險,想到危險就有所準備,有了準備就没有禍患。老一輩的東南亞華僑因為過去痛苦的排華經歷至今心有餘悸,最有危機意識. 此刻,這一代的我們是否應再次喚回前輩這些已逝去的記憶, 重新思考在危機逼近不利的新環境下,如何保謢自己?
(黄棟星: 《亞洲周刊》菲律賓特派員, 鳳凰衛視, 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 華商縱横傳媒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