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志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时间:2018-03-14 15:47:46来源: 中国文化人物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必须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和力量,团结奋斗、矢志奋斗、不懈奋斗,打开机遇的未来空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阔步前行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十九大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部署安排,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那么,如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呢?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有着现实意义。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加入澳门基金会已经30年了,在澳门与内地、澳门与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中,我们总会看到澳门基金会的身影。为支持澳门本土艺术的蓬勃发展、壮大爱国爱澳力量、广泛团结澳门文艺界人士,澳门基金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次,吴志良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来到北京,带来了与文化有关的提案。
       他说,这次我带来的提案,总的目的是希望帮助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华人对我们中国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增强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澳门基金会是助推澳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澳门基金会的当家人,吴志良认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是很重要,但文化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澳门地方不大,但到过这里的人对这个城市总是印象深刻,因为她的文化感非常强烈。吴志良用二十个字概括了澳门的文化基因。
       我觉得澳门的文化用20个字可以概括——“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守望相助、共生共荣”,如果还要加上一个,就应该是“兼收并蓄”。首先说“不同而和”,我们知道澳门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无论是天南海北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这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能够几百年来共同生存、发展,并且不产生很大的冲突,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奇迹。再说“和而不同”,大家住下来之后能够尊重彼此的差异,这也就形成了“兼收并蓄”的特点,不仅互相尊重还能够互相吸纳彼此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优点。而“守望相助”则更让人感动,在几百年的历史当中,澳门也经历了很多困难的时期,大家都会守望相助。最后就是“共生共荣”,不同的文化在澳门这个地方都可以保存自己的传统,同时又能继续发展,从而达到共同繁荣的景象。
       多年来,澳门人一直坚守中华文化传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而这在吴志良看来正是澳门人充满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他眼中,“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民族性格的体现,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是  “文化”,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行都包含着“自信”。
       澳门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她是生活的文化、民间的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文化都在举手投足间。文化自信在我们的血液里,深入骨髓,所以文化自信发自内心。 澳门是中国的地方,几百年来直接跟西方接触,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在殖民统治之下,但即便如此,澳门的中国人依然可以恪守自己的传统,我认为这是澳门文化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基于这份文化自信,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特区政府和澳门社会各界都在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尤其是重视编写中小学历史教材,大力挖掘和研究澳门本身历史文化以及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为澳门的中小学生讲好中国的故事、澳门的故事。澳门基金会正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发起人,同时也是践行者。
       除了在澳门中小学生中进行历史读物的普及之外,吴志良领导的澳门基金会还不断创新各种交流方式,促成澳门青年来内地参访、研修,感悟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了解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发展的融入感。
       有人说他是“澳门文化的守护人”,对于这个称呼,吴志良笑着说:“我不过是跟随着前辈的脚步,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澳门有一批这样的人,我只是跟着他们的脚步在走。对文化的坚持其实是一种信仰,我们需要这种信仰。我一定会坚守,我相信也会有很多朋友和我一起坚守着这块阵地,希望我们这个阵地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的经验在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
       澳门,很多人都说,地方不大却让人去了一次就会喜欢上,因为这里有着中西文化荟萃的光影,有着人情社会的温暖,有着舒适自在的生活……
       澳门的历史和地理决定了她现如今的角色定位,吴志良说,澳门可以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多作贡献,希望这个作用能被更多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人物)